乌克兰国家舞蹈团靠什么掘金海外市场(转自中国文化报)
---------------------------------------------------------------------------------------------
本报记者 裴秋菊 以中乌建交20周年为契机,被乌克兰文化部授予“文化大使”称号的乌克兰维尔斯基国家功勋舞蹈团(以下简称维尔斯基舞蹈团)在中国21个城市的30场巡回演出近期落下帷幕。这也是维尔斯基舞蹈团时隔26年后的再次访华。芳华散尽,此次巡演是否完美收官?俄语区的优秀文艺演出在中国究竟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带着疑问,日前,记者采访了维尔斯基舞蹈团在华经纪公司——宁波罗斯旋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乌克兰彩虹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储风雷博士。 “维尔斯基舞蹈团用我们熟悉的苏联老大哥的舞蹈和音乐带给人们历久弥新的喜悦。” 变幻多端的舞姿、色彩斑斓的乌克兰民族服饰,尤其是脚尖上的舞蹈艺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而每场舞蹈背后的故事也让人无限遐想。北京保利剧院内掌声不断,维尔斯基舞蹈团的演员们尽情挥洒着舞姿。乌克兰驻华临时代办夏光博士介绍,维尔斯基舞蹈团代表了乌克兰最高水准的民间舞蹈艺术,该舞蹈团也是乌克兰的民族文化之魂。 维尔斯基舞蹈团于1956年首次来华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观众的热烈欢迎。1986年,该团二次访华,《人民日报》曾用“精彩”“成功”“激动人心”来形容。舞蹈团精彩的表演不仅得到了艺术家、观众、媒体的追捧,更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中乌友谊历史上光荣而璀璨的一页。 对于时隔26年后此次巡演,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欧建平表达了他的心声:“维尔斯基舞蹈团在中乌建交20周年之际第三次来华访问,这次访问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激情四射、异彩斑斓的乌克兰舞蹈,其独树一帜的阳刚之风给观众带来充电般的感觉,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维尔斯基舞蹈团用我们熟悉的苏联老大哥的舞蹈和音乐带给人们历久弥新的喜悦。” 面对如此精彩的演出,让我们也对其演出成果充满了期待。然而当我们问及维尔斯基舞蹈团此次巡演的盈利情况时,负责此次商业演出的储风雷惋惜地说:“各剧院的工作人员对演出评价很高,都说是难得一见的好团。但是上座率一般。其主要原因是国内观众对该团不了解,巡演时又恰逢遇到杨丽萍的告别演出,因而上座率并没有预期的好。只有看过演出的观众才知道有多精彩。如果维尔斯基舞蹈团坚持每年都来中国演出,影响不断地扩大,我们相信上座率会提升的。” 有些文化演出可以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有些则不能完全走向市场,需要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 世界上几乎没有专业舞蹈团能够长期依靠演出票房收入维持开支。芭蕾舞团、民族舞团、古典舞团等,每场的演出开支巨大,因而不可能单纯靠演出票房生存。有些艺术品种可以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来调节,有些则不能完全走向市场,像芭蕾舞等艺术品种在西方也是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维尔斯基舞蹈团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扶持,储风雷介绍:“该团直接隶属于乌克兰文化部,由国家出资供养。舞蹈团每年要完成一些国家的演出任务,也有国外商业巡演,一般在国外的商业巡演采取的是经纪公司代理制,我们公司就是他们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此次来华演出,有很多国家级演员,其中1个人民演员,7个功勋演员。”其国外演出也多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参加国际艺术节,以及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演出,均由政府出资扶持,将高雅艺术推向大众。由于该团是由国家出资供养,商业演出较少,因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用考虑舞蹈团的市场效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排练。舞蹈团采取事业编制,以研究和发展民间舞蹈为宗旨,很好地保存了演出团体的艺术性,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是很成功的。 有些人认为一切文化产业都应该市场化运作。一个舞蹈团体的成功与否,表现在舞团有没有市场。市场越大,演出越赚钱,舞团就能长久生存下去。如果将这种市场化运作演变成为依靠票房赚钱的纯商业性行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每天演出的票房爆满,门票越贵越好,是否就是成功?其背后的商业运作规则是怎样的就很少为人所知。美国百老汇的一个歌舞剧动辄投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演出中必须有大牌明星挂帅,舞美极尽奢华,宣传铺天盖地。因投资太大,投资者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来运作一部歌舞剧,如果这部歌舞剧成功,公司投资者可以赚大钱;如果不成功,投资者可以立刻结束营业。很显然,这样的运作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艺术团体。 创造出爱尔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同步振兴的当代传奇的爱尔兰《大河之舞》原创团队在1994年推出整台的踢踏舞综艺秀,迎来如潮的好评、票房的爆满以及不断的国内外演出合同,拓展出有效的商业道路。到目前为止,《大河之舞》在全球创造了2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可以说,《大河之舞》已经成为国际演出市场的一个独特现象。然而,面对频繁的商业演出带来的巨大收益,最终因收益分配问题导致该舞蹈团原创团队的解体。 究竟怎样的运作模式既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能兼顾市场盈利?这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在维尔斯基舞蹈团巡演的同时,杨丽萍的告别演出也在进行。与维尔斯基舞蹈团的演出相比,她的演出成绩斐然。这或许可以归结为政府的扶持和得当的商业运作方式相结合吧。在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商业运作的方式将一位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长久地留存、传承。既能体现艺术价值,又能创造商业价值。 “中国每年引进的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大多是来自俄语区。” 作为主要代理俄语区的演艺团体和个体艺术家,特别是舞蹈和音乐团体及独奏家在中国演出的经纪公司,在进军中国市场前,储风雷和他的同伴做过这样的市场调研:世界上古典音乐和舞蹈大都是由俄语区的移民在支撑着。在美国有人戏言,美国的古典音乐界,如果不会说俄语,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1991年苏联解体,走向世界的数十万名艺术家中,美国就吸收了约3万名,成了俄语区艺术家移民的天堂。在欧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另外近7万名艺术家都移去欧洲,并不停地吸收着自己祖国的天才少年来欧洲发展。在德国很多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都是说俄语的。因此,中国要发展高雅艺术,要邀请高水平的艺术团队和个人,就要加强与俄语区的紧密联系。 对于俄语区的优秀文艺演出在中国究竟有多大的市场潜力,对中国的文化市场又会有多大的影响,他说:“据统计,中国每年引进的芭蕾团和交响乐团,大多是来自俄语区。俄语区移民在古典音乐、舞蹈和民族民间舞在世界上已经影响几代人并仍将影响几代人,中国的文化市场更是不例外。” 储风雷经纪公司的主创人员多由在乌克兰、俄罗斯留学多年的海归人员组成,因而对于海外演艺演出的运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俄语区市场最大的特点是演出水准高,且演出票便宜,最贵才100多元,大多情况下几十元。文艺团体由国家出资供养,并实行义务艺术教育。演出场所很多,不同形式的演出也很多,每个人都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或许,他们的现状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人人都看得起剧,而我们的现状或许也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家们能够通过商业演出获得更好的待遇。” 对于代理国外优秀演出团体和艺术家进行国内推广和演出策划,国内的市场是否成熟,储风雷表示:“中国的演出市场已经很规范,刚回国发展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中国市场对乌克兰的艺术家和演艺团体的认可正在慢慢地形成。乌克兰的音乐、舞蹈和绘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这几个领域深入研究多年,所以,会把好的东西带给中国。在2013年9月12日至14日,维尔斯基舞蹈团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我们希望能够将东欧民族民间文化带给更多的中国观众。” “之所以俄语区有好的艺术团体,是因为他们有好的学校和培养体系。下一步我们准备引进俄语区先进的艺术教育方法,在中国开芭蕾学校,从事幼儿和少儿的早期艺术教育,对中国孩子做智力启蒙教育,让中国未来的孩子能够左右脑平衡发展,让我们中国能够拥有好的高雅艺术演出团体。”谈及未来,储风雷信心满满。
链接地址: http://epaper.ccdy.cn/html/2013-01/12/content_88473.htm 【关闭窗口】
|